通用名:丙硫菌唑
化學名稱:(RS)-2-[2-(1-氯環丙基)-3-(2-氯苯基)-2-羥基丙基]-2,4-二氫-1,2,4-三唑-3-硫酮
分子式:C14H15Cl2N3OS
結構式:
分子量:344.27
CAS登錄號:178928-70-6
理化性質:純品為白色或淺灰色粉末狀結晶,熔點為139.1~144.5℃。蒸氣壓(20℃)<4×10-7Pa,Henry常數3×10-5Pa m3 mol-1。分配系數KOW log P=4.05(20℃)。水中溶解度(20℃)0.3 g/L。
毒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6200mg/kg,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對兔眼睛和皮膚無刺激,對豚鼠皮膚無過敏現象。大鼠急性吸入LC50>4990mg/L。無致畸,致突變型,對胚胎無毒性。鵪鶉急性經口LD50>2000mg/kg。虹鱒魚LC50(96h)1.83mg/L。藻類慢性EC50(72h)2.18mg/L。蚯蚓LC50(14d)>1000mg/kg干土。
制劑:劑型為了預防抗性的發生,適應特殊的作物與防治不同的病害之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開發并登記丙硫菌唑單劑以及與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混合制劑,除與葉而內吸性strobin類尕菌劑氟嘧菌酯混配外,還可與戊唑醇、肟菌酯、螺環菌胺等進行復配。
包裝:25kg紙板桶
用途: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類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花生、水稻和豆類作物等眾多病害。兒乎對所有麥類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麥和大麥的白粉病、紋枯病、枯萎病、葉斑病、銹病、菌核病、網斑病、云紋病等。還能防治油萊和花生的土傳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葉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脛病、菌核病和銹病等。使用劑量通常為200g(a.i.)/hm2,在此劑量下,活性優于或等于常規殺菌劑如氟環唑、戊唑醇、嘧菌環胺等。
|